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出伏天做好這兩件事 健康過秋天 作者: 文章來源:人民網——健康時報 點擊數: 9271 更新時間:2016/8/26 17:04:58
夏末秋初濕氣重,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易傷身。特別是中老年人,脾臟功能下降,就更容易受到水濕的侵害。此外,出伏后,天氣漸涼,也是“秋燥”的開始,這樣的天氣里,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干、皮膚干燥、干咳無痰。如何應對?
做好祛濕保衛戰 “出伏貼”:祛除殘余濕邪 方法很簡單,就是將茯苓貼到肚臍上。用茯苓末10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敷在肚臍上,再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一般12小時換1次藥,連續敷4次就可以了。這樣,茯苓利水滲濕的有效成分就可發揮作用。 藿香煎水泡腳 除此之外,也可以用藿香煎水后來泡腳,按揉小腿內側的陰陵泉,也有很好的排濕效果。 防“秋燥”,避免嗓子干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說,對付“秋燥”要多喝水,最好在白開水中加些蜂蜜;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如白蘿卜、木耳、百合、梨、芝麻等,盡量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起居作息相應調整,盡量保持充足的睡眠,做到靜心、安神、戒躁、息怒;在保持室內通風的基礎上,可在室內養些綠蘿、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 專家還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并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泉州市第一醫院急診科陳醫生表示,晝夜溫差逐漸增大,應注意增減衣物,預防感冒、頸椎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疾病的發作。此時節要記得通風開窗,注意保暖,不可貪涼。夜晚入睡時,一定要蓋上被子、毛巾被之類的被褥抵御夜涼侵襲。 相關鏈接 出伏之后,天氣是不是就真的不熱了呢? 專家解釋,出伏一般與處暑節氣時間相近。一般來講,出伏就代表著出了伏天,炎熱漸消;而處暑節氣更代表著暑氣告一段落,天氣會越來越涼爽。出伏之后,北方會明顯感覺到涼爽,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區,涼意還不是很大。而且往往在處暑尾聲,人們會再次感受高溫天氣,也就是傳說中的“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強烈,氣溫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