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運動養生 作者: 文章來源:績溪視窗 編輯:江來國 點擊數: 10856 更新時間:2016/4/23 21:21:14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形式,也是生命得以延續存在的前提,經常進行運動,可以起到按摩臟腑、運行氣血、活動筋骨等功效。中醫養生學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運動養生”這一養生方法。運動養生是我國傳統的養生健身方法,對于促進人體健康、延年益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 運動養生的原則與要求 運動養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方法,它可以通過對人體內精、氣、神進行調節,以推動氣血運行,增強臟腑功能,達到陰陽平衡。在現代醫學看來,運動養生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腦細胞的代謝,提高大腦的功能;它能夠增強肌肉的力量,提高心臟和肺的功能,它還可以調節內分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另外,運動養生還能夠活動筋骨、四肢,使得四肢更加靈活。由此可見,在養生學中,運動養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這里需要提醒的是,運動養生也是一門學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與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運動養生的目的。 (1) 養生的原則 ① 適度。中醫養生非常講究養生中的“度”,運動養生也不例外,正如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養生者在進行運動養生時首先要注意把握運動量,運動量要適中,不能過小,過小則如隔靴搔癢,發揮不到鍛煉身體、養生保健的效果。運動量也不能過大,過大則會引起疲倦,導致早衰。 ② 運動養生貴在堅持。運動養生的效果不能立竿見影,只有堅持不懈、風雨無阻、日久天長,方見養生的效果。如果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則運動養生效果甚微。 (2) 運動養生的要求 ① 以中醫學為理論基礎。運動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一部分,它和其他養生方法一樣,同樣是以中醫學為理論基礎的,例如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都是運動養生的理論基礎。運動養生只有以這些理論為支持,它才不是盲目的,才具有實用性和科學性。 ② 將武術、氣功、導引、醫理融合為一體。運動養生不是孤立產生的,他是武術、氣功、導引、醫理的綜合體,它吸取了各家之長,而最終發展出的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 ③ 意守、調息、動形相統一。運動養生強調意守、調息、動形的協調配合。其中,意守是調息、動形的前提,它能領氣,而氣動則形動;從而達到三者的和諧統一。 2. 值得中醫借鑒的運動養生形式 從古至今,運動養生由于其效果唄認同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人們以運動養生的理論為依據,發展創造了很多運動養生的形式。運動養生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或者生長于民間,成為民間運動的一部分,雖然未登“大雅之堂”,卻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養生保健方法。 值得中醫借鑒的系統的運動養生方法主要為道家和佛家運動養身術兩種。 (1) 佛家運動養生術。佛家運動養生術創立的最初目的是通過活動筋骨、疏通脈絡、運行氣血,來保證坐禪順利進行。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佛家運動養生術有達摩易筋經、羅漢十八手、少林拳、天竺國按摩法,直到現在,有些佛家運動養生術仍然被養生者所練習,例如少林拳。 (2) 道家運動養生術。道家講的運動養生術以老子、莊子的哲學為理論依據,主張“我命由我不由天”,認為生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受天所控,人們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養生,以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道家養生認為養生就是養氣,人們可以通過引導、養形等方法來練氣,以促進人體健康。道家運動養生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運動 養生術為五禽戲、二十四節氣引導法、養生保健二十七式、幻真九式養氣法、太極拳等。 道家、佛家運動養生術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系統性,它們都有一定的理論為指導,有一定的原則和運動要求,需要經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才能掌握,此外它的養生效果也比較佳。 除了佛家、道家運動養生術外,民間還有很多的運動養生方法,這些養生方法具有一定的自發性和團體性,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差。例如,蕩秋千、放風箏、踢毽子、跳繩、散步、登山、騎馬等,從這些具體的民間運動形式我們可以發現,此類運動形式具有簡單易行、有趣活潑等特點,因此,對于養生者的要求較少,是較為普遍性的、大眾化的運動養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