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學習與實踐是打開藝術之門的“金鑰匙” 作者: 江來國 文章來源:績溪視窗 點擊數: 9746 更新時間:2016/4/27 9:50:29
學習與實踐是打開藝術之門的“金鑰匙” ——寫在紀念毛澤東“5•23”《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3周年 1942年,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今天我們在紀念《講話》發表73周年之際,重溫毛澤東《講話》和學習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結合自己這些年的創作實踐,談一些體會。 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告誡廣大文藝家們,必須到群眾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生活。向群眾學習;習近平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泉活水。是的,我的體會是,學習群眾最豐富的語言,去了解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最迫切的愿望;去發現群眾的創造性和建設得最得意的成果。只有這樣,我們的創作的素材才源源不斷,創作出來的作品,才符合時代精神,才鮮活可口,喜聞樂見,受到群眾歡迎,群眾歡迎才是最高獎賞。
老山前線 我最初學習寫作,是30年前,那時我在戰火紛飛的云南前線。我被戰友們(也包括自己)不畏生死,不怕困難,頑強的戰斗意志所感染,用罐頭紙,寫了些短稿,給送水來陣地的戰友,帶到后方寄給報社,雖然,寫得不怎么樣,但是,那是前線帶著硝煙的聲音,事跡感人,編輯老師還是用了。我創作了微型小說《呼嚕聲的妙用》,其情節是,有位新兵,睡覺愛打“呼嚕”,陣地上打呼嚕,會暴露目標那是最大忌諱。但是,我們巧用他打呼嚕的毛病,將計就計,誘敵深入,有效地消滅了敵人。這篇微型小說,很快被云南文山報文學版采用,戰友們還以泉水當美酒,向我祝賀了一番呢。此后,我創作了《飛了“金雞”得了“智囊”》等散文、《補稅》等故事,在人民前線報和解放軍報發表。
我的戰友們 退伍后,我堅持寫作,雖然,以新聞報道為主,但也陸陸續續地創作一些文學作品如:游記《花崗巖與磡頭村》;小品《夫妻得獎》;歌詞《采茶姑娘》等發表于報刊,有的搬上了舞臺……報告文學《深山里飛出的大鵬》被評為華東十省市地(市)級報刊一等獎。 后來,在寧國電視臺影視頻道和新績溪工作,特別是在新績溪那段日子,我從事新聞編輯和《文峰雅會》文學版編輯,深入績溪的山山水水,學習到了群眾豐富的語言,也向文學前輩和愛好者們學習了很多東西,那塊土地也培養了一些文學新人,是很有收獲的。比如,采寫暑假里的學生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關心關注一文《放了飛的風箏沒斷線》、采寫媳婦孝敬婆婆的《護得老樹葉常青》,這些標題,無不穿透著文學的色彩。 最近三年來,我主要從事中國網中國視窗績溪方面的工作,視窗以視頻為特色,做視頻就要有創意、策劃、導演、文字、攝影、制作的綜合能力。這些都要充分展示文藝方面的水平,而且所創作的作品要群眾喜愛。 我們結合當地語言特色,開辦了《績溪話身邊事》欄目,現已播發30期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其中《磡頭村的年夜飯》,是最為關注的節目之一。為什么呢?一,在群眾傳統的風俗中,體現了當地百姓的熱情好客;二,反映了百姓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里,向往團圓與和諧;三,反映了當地百姓在改革開放以來奔小康和美好鄉村建設的成果。這些,都是來自百姓的言表之中,應該是群眾是演員,群眾是觀眾,自然會受到群眾的歡迎。由績溪縣文明辦主辦的《最美績溪人》欄目,最近攝制編發的軍嫂老師《張霏的一天》,以張老師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為主線,真實地記錄了張老師的愛崗敬業、支持丈夫的國防事業和勇挑家庭重擔的“好人精神”,語言樸實,一些鏡頭的藝術感染力也較強,所以受到了網友觀眾的普遍關注和績溪中學師生們的好評;一位76歲高齡的盲人胡中利,不僅自食其力,而且照顧97歲的親嫂嫂。他能自己穿布針,這是一個奇跡。“穿布針”,我沒寫“穿針眼”,是盲人“穿布針”這句樸素的群眾語言,神奇地將盲人胡中利的好人事跡,廣為流傳;《曹多平的菊花夢》,這個視頻專題的標題,是有文學色彩的,我們以故事的形式拍攝了旺川村曹多平夫婦,帶領合作社社員種菊花致富的事跡,其艱辛,最后我們用一句話,八個字,表達出來:“好人辛苦,好人好夢”,這不僅引起了網友觀眾的共鳴,也感動了當事人曹多平夫婦。 毫無疑問,我們的工作和創作水平還離領導和廣大受眾的要求很遠很遠。我的體會和表態是:一句話,向群眾學習,向同行們學習,不斷地在生活實踐中總結和創新,掌握好這把開啟藝術之門的“金鑰匙”,創作出更具魅力的影視文藝作品,獻給我們最可愛的受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