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欧洲杯赛程_今天男排比赛结果_足球比分即时_篮球积分相同怎么算排名 - 灰熊对森林狼

績溪視窗 網站二維碼
績溪電信
二十屆三中全會
錢學森 績溪視窗 新春走基層
榜樣3 國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績溪縣金沙人與徽文化

作者: 唐延軍 文章來源:績溪視窗 點擊數: 10619 更新時間:2017/7/25 16:39:42

金沙人與徽文化
    金沙鎮位于績溪的北大門,蕪屯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過,五個行政村有三個位于省道干線上。民國二十五年《寧國縣志》記載:歷史上,金沙隸屬于寧國縣,劃為二十五都,名為安樂鄉屬胡樂司管轄。民國二十一年又劃分為關英鄉和葛里鄉。一九八九年版《績溪縣志》記載:“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九日,寧國縣的三十八號橋、金沙、黃土坎〔行政村〕劃歸績溪管轄。”


山水相連道相通
    古徽州疆域北至叢山關為界,之下隸屬宣城府寧國縣。明代禮部右侍郎休寧人程敏政自京城返徽州故里,立叢山關下,家鄉的春風撲面而來,心潮澎湃,寫了一首著名的詩篇《過叢山關》:“江南江北路迢迢,馬上朱顏覺漸凋。今日故鄉初入眼,叢山關下巧溪橋〔位于鉄路橋西水碓下小村〕。”金沙在地理形勢上與績溪親切相連,綿綿群山巍峨起伏渾然一體。民國《寧國縣志》記載:“寧治處叢山中,峯巒層疊,四面聳若屏障,其山脈約分四支,均以黃山為祖。自黃山經行歙績逶迤直入縣境者三支,一支自縣西南龍叢山、洋丁山起轉,東北為石鏡山,西北為紫山、蜀洪山,又轉東北,經麈嶺、云門、蟠龍、泰山尖等至雞山,析為妙山、白云山、石巖山。”金沙南與徽州雄關叢山關毗鄰,東與磡頭、伏嶺相接,西與校頭相抱。

    績溪素稱宣徽之脊,自然水向低處流。新版《績溪縣志》記載:“金沙河發源于校頭鄉東坑山南麓,東南流經龍叢源峽谷至叢山關下折向東北,流貫于金沙谷地,長二十公里。上游流程九公里,稱龍叢源水。出叢山關進入下游,稱金沙河。”另支水系戈溪河,“發源于和陽太子山西麓,長二十二公里。”兩條河流于三十八號橋交會,水量豐富,為寧國的大河——西津河的河源。


    金沙在古代位于徽寧驛道上,石板路,寬二至三米,是徽州府與寧國府之通衢。南接叢山關,經關英橋向北至胡樂司,通往寧國。境內有兩個驛鋪:白馬鋪〔位于黃土坎村〕、金沙鋪。明代刑部主事陳陽寫下名詩《過金沙官道》:“籍籍塵喧過耳音,行藏隨寓此生心。松風解酲茅亭醉,一曲無弦膝上琴。”徽寧驛道就是國道,每天人來轎往,騎馬的、推獨輪車的煞是熱鬧。徽州人上寧國府、去京城必走驛道,還有磡頭人上寧國,走戈溪源道到達關英橋后再上驛道。從關英橋向西去新坑,翻過大山,可通往旌德仕川。
    民國二十三年春,蕪屯公路通車后,荊州、和陽、磡頭、胡家人去寧國、蕪湖、屯溪,也都走鄉道到達三十八號橋轉乘汽車。原來三十八號橋沒有村莊,就是因為建了蕪屯公路后,過往旅客多了,陸續辦起了飯店、旅社、雜貨店,山里的木材、毛竹、柴炭、土特產品從這里裝上汽車,運往四面八方,居住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形成了村莊。
    徽州績溪從三個方向懷抱金沙,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同喝一源水,同行一條道,源遠流長。


徽派建筑撒落鄉間
    據新版《績溪縣志》記載,金沙鎮的另兩個行政村,中塢村原屬磡頭鄉,兵坑村原屬胡家鄉,故本文之研究予以忽略。
    金沙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大村莊,千灶萬丁,十分繁華,較著名的大村有五豐陂、關英橋、金沙、葛里、黃土坎、澄村。五豐陂村至今流傳著梅家洞的傳奇故事,關英橋老街石板道上深深的獨輪車轍,還有那數幢百年老屋,無聲地向人們訴說昔日的輝煌。 然而到了解放初,每個村莊只有十幾戶最多二十多戶的小村。現在的金沙,基本上是個移民村。新版《績溪縣志》記載:“清咸豐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清軍與太平軍激戰于縣境,人口直接死于戰爭十分之二。同治元年和三年暴發瘟疫,人口銳減十分之六。”寧國同樣也遭此災難。民國《寧國縣志》記載:“寧民死于鋒鏑者十之三,死于瘟疫者十之七,四方來歸者不及十分之一,至今土著少客籍多〔安慶人、湖北人〕。”“民國時期,旅外工商人口增多,血吸蟲病肆虐,縣境人口減少。”“金沙鄉澄村,清咸豐年間號稱千灶萬丁,1953年只剩五戶十三人,其中十人是外地遷入,十三人都感染血吸蟲病。”〔見新版《績溪縣志》〕
    當然,隨著人口的急劇減少,伴之而來的是村莊荒廢,殘垣斷壁,十室九空,“萬戶蕭疏鬼唱歌。”當地流傳著一首歌謠,傷心地唱出了舊社會這一帶凄慘的景像:金沙黃土坎,有田沒人種。擔杵年年鈔〔鋸短〕,褲帶年年接〔接長〕。昔日繁華的街景衰落了,雕梁畫棟的大宅不見了,一座座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祠堂沒有了人氣,瀕臨倒塌、損毀,真乃人間悲劇。
    與金沙交界的叢山關之南的徽州人家房屋都是徽派建筑。徽派建筑,它的特征是:白墻、黑瓦、馬頭山墻,磚雕門樓、門罩,外墻無窗或開小窗;屋內有天井、四水歸堂,木構架、木門窗。它講究人文色彩及裝飾美,有石雕、磚雕、木雕,而且逢木必雕,少有雷同,雕刻很是精美。
    現在金沙的民房,沿路望去都是徽派建筑,不同的是,如今是外貌形似,內里都是用鋼筋水泥構筑了。

古代的老房子,現在金沙還有遺留的嗎?建于抗戰之后的老房子,每個村莊都有,白墻、黑瓦、馬頭墻,外墻上還繪有山水畫,里面全用木頭構建,但雕刻少見。百年以上的老房子,已是屈指可數了。因為金沙地處蕪屯公路沿線,交通方便,地勢平坦,稻田較多,有山有水,百姓生活比較富裕,拆老屋蓋新房的人家就多了。緊鄰叢山關的章家灣,有一幢百年以上的老屋,保護得很好。祖上就在村里開當鋪、肉鋪、飯店,房屋完全是徽派建筑。大門之上有門樓、門罩,長長的磚雕人物非常清晰,栩栩如生。屋內的木構件都有雕刻,生動活潑,比較清潔,令人贊嘆,可惜的是倒爬獅被人盜了。應當說這幢老屋的雕刻在金沙已不多見了。草節灣也有一幢百年以上的老屋,據說祖上出過秀才,堂前高掛牌匾樂善堂,基本上是徽派建筑,屋內沒有什么木雕作品,比較簡單。金沙村的許氏,有五房兄弟,至今留有古遺跡的是兩幢家祠,一幢是長房的,在自家院內,一幢是五房的,位于鎮血防站院內,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現在都只留有祠堂的后進。觀察山墻同徽派建筑,后進的構造同徽州祠堂,面積差不多大,也是擺祖宗牌位的,只是不見了雕刻。關英橋老街上,有六幢百年以上的老屋。橋北四幢,其中兩幢完整,另幢只有后進,第四幢只有后院,其女主人今年七十四歲,二十五歲出嫁時丈夫買得此屋,稱房子已有二百多年,原是馬坊〔北方人稱大車店〕。橋南兩幢,一幢原是藥店,一幢不知經營什么,女主人說是“長毛反”〔太平軍,老百姓俗稱之〕之前造的,“長毛”住進來打火堆取暖有損毀。房子臨街開店,進深很大,全是木頭結構。外墻同徽派建筑形式,不同的是,大門上方都有一排木板窗,可能是老板和伙計及旅客住樓上,便于過往行旅叫門及購東西方便,也可能是能隨時欣賞街景。木構件上沒見著雕刻作品。


    古代金沙的民居建筑,基本上是徽派樣式。三雕飾品稀少,究其原因,戰爭、瘟疫、血吸蟲病的肆虐,嚴重的打擊了經濟,已沒有財力追求豪華,既使祖上傳有精美的雕刻,其后代也許為了活命和治病,賣掉換了銀子,因為,生命還要延續。
 

版權所有 清涼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電話: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舉報不良信息電話:17756398069
郵箱:zgwjxsc@163.com 地址:績溪縣城適之街老鳳祥銀樓二樓 皖ICP備15023562號 皖公網安備 34182402000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