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上莊環秀橋
清 末 民 初, 不 僅 在 徽 州, 而 且 在 滬 杭 一 帶, 一 提 起“茶 葉 大王”,無人不曉。這位茶葉大王就是余村人汪立政。汪立政生于道光七年(1827),14 歲時,隨族人去上海學生意,因誠實勤勉,備受店主器重。24 歲離店獨自經營。初做茶葉小生意,略積資本,并變賣家鄉祖產,于道光三十年(1850)在滬南獨創汪裕泰茶號。他采購各地名茶,加工精制,以“品種多,制作精,質量優”取勝。他又首創 5 色鐵筒包裝,保持茶葉的色香味,消費者不僅自用,還作饋贈禮品。他重聲譽,老幼無欺,薄利多銷,厚待店員,在上海眾多的徽人茶號中獨占鰲頭。此后的 60 年中,祖孫三代,先后在上海、奉賢、蘇州、杭州等地先后開設茶莊、茶廠、茶號 20 余處,并在日本、英國、美國、摩洛哥等地設立茂昌茶行 6 爿。他們注重培養、延聘專業人才,廣攝茶貨信息,吸收國內外加工新技術,引進先進的制茶設備,并不斷改進經營方式,因此,經營達 120 年而不衰。被滬杭商界尊為“茶葉大王”。汪立政祖孫三代致富后,一方面在上海開辦學校,熱心慈善事業;一方面創辦余川燃藜小學,村中兒童免費入學,同時建祠鋪路造橋。獨資興建環秀橋,該橋長 27米,寬 4 米,高達 7 米,四墩三孔。該橋既是余川村的水口橋,又是連接上莊與余川村的村際橋。這是汪立政致富后為余村做的第一件好事。他這一善舉,方便了村人的日常生活、勞作。他當然沒有想到,三十年后,由于有他造的這座橋,中國近代文壇上的一位著名詩人——汪靜之才免于難。
1913 年初夏,連日暴雨,常溪河水猛漲,13 歲的汪靜之從對岸的“文會館”放學回家,走過狹小的木橋,突然,河中翻起個急浪花,汪靜之下意識地一躲閃,跌落河中,適逢鄰居大善叔路過看見,立即撈救,無奈河寬水急,無法撈救,大善叔情急生智,飛跑到村口環秀橋上,看準了靜之在水流中的位置,顧不得洪水已滿上橋面,他睡在橋面上,一把拉住了被洪流沖卷而來的小靜之,抱起小靜之,快速送回家,將已不省人事的靜之救醒過來。
數年后,汪靜之去杭州讀書,成了胡適發起和領導的新文化運動的積極響應者和參加者,成了著名的“湖畔詩人”。直到晚年,跟前往探望他的老鄉談起家鄉事,他總是以萬分感激地談起救命恩人大善叔和這座環秀橋。(曾載入《徽州五千村·績溪卷》,黃山書社 2004 年 9 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