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刀板香 作者: 文章來源:績溪民間故事 點擊數: 11296 更新時間:2017/10/14 20:20:20
刀板香(之一) 胡宗憲有一次回績溪探親,路過歙縣,聽說小時候,在外婆寄讀時的先生已被聘到紫陽書院擔任講習,家住在問政山,便前往拜訪恩師。為款待愛徒,師母將家中腌制的腌豬肉切成薄片,平鋪于竹筍上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撈起,與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憲吃后胃口大開,命名此菜為“刀板香”。自此,“刀板香”成為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
刀板香(之二)
且說明末崇禎年間,績溪歷史上出了一個唯一的寄籍狀元陳于泰。這個陳狀元是績溪二都蜀馬人,寄籍江蘇宜興。他這一家子,父親以及陳于泰的兩個兄弟陳于鼎、陳于廷均為進士出身,是個一門四進士的家庭,加上陳于泰的姻親周延儒,則是一門五進士。陳于泰少時聰明,倜儻不群,胸有大志,15 歲時便精通經史,明天啟七(1627)中舉之后,買宅京師,攻讀三載,于崇禎四年(1631)三月五日辛未科殿試中,陳于泰的卷子被崇禎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成為明代歷史上第 85 位狀元。陳狀元金榜題名,高中鼎甲之后,與其弟陳于鼎同時供奉翰林。之后,于泰返鄉省親祭祖。這可讓他的家鄉人大喜過望,高興壞了,鄉親們想,該做點什么好吃的讓狀元郎嘗嘗呢?蜀馬地處深山,又時值深秋季節,鄉下除了山珍野味外,也弄不出更好的菜肴來招待。怎么辦呢?掌勺大廚忽然靈機一動,家中不是還有腌制的黑豬肉嗎?何不拿出來做個菜讓狀元郎嘗個鮮呢? 于是,這位鄉下廚師從自己家中取出臘肉(績溪人家稱腌豬肉為臘肉),刮洗干凈,并用泉水浸漂去咸后晾干,再放到鍋里把它煮熟后,什么佐料都不加,切成一片一片的像豆腐干一樣厚薄的肉片,然后均勻地碼放在刀板上。由于這種經冬過夏的臘肉,味道特香,早在鍋里煮的時候,就已經香飄四溢了。坐在堂前的陳狀元聞到此香后,禁不住問陪同的族人,此是何味佳肴,如此鮮香誘人,可否即請拿上來嘗一嘗呢。族人趕緊下廚催要。廚子連裝盤都來不及,就連著刀板一起端上來。族長見廚子不懂禮數,怎么連刀板一起上桌,烏下臉來準備要訓廚子,倒是狀元公大度,說:哎,不要緊,鄉下鑼鼓鄉下敲嘛,我們吃的是菜,又不是吃盤子,只要肉香,刀板也是一樣的。族長見狀元公如此寬容,也就不再責怪廚子了。那個廚子總算一顆心放到肚子里去了。于是,大家就著刀板,吃起了臘肉。狀元公一邊吃,一邊稱贊說,好吃,好吃,不愧是老家的美味。嘗過鮮后,狀元公問這個菜叫什么名字,廚子說,沒有名字,就是腌豬肉唄。狀元公說:“那我給取個名字吧,就叫刀板香如何?”大家一聽都說好。從此以后,“刀板香”就成為績溪徽菜中的一道名肴了。 (黃來生根據績溪徽廚汪志國、徽菜史專家邵之惠提供資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