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一點如漆 萬載存真 作者: 汪培坤 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點擊數: 9527 更新時間:2018/8/21 3:48:14
原標題:一點如漆 萬載存真(逐夢路上·民族品牌強國路⑤)
設計:蔡華偉 墨與紙、筆、硯一同,相隨文房,伺奉案頭,被國人稱為“文房四寶”。墨,是中國傳統書寫、繪畫材料,也是獨特的工藝品。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墨漸漸被賦予審美性和哲學性,不但水墨成為最具中國哲學意味和中華美學精神的藝術形式,墨本身也逐漸成為集繪畫、書法、雕刻等于一體的藝術品,惜墨、賞墨、藏墨成為文人的雅逸之舉和情懷寄托。 中國是墨的故鄉,自古就有對制墨、用墨方面的系統研究,從墨丸到墨錠再到墨汁,從松煙墨到油煙墨,無不體現著墨文化的精奧。其中,尤以徽墨造型美觀、質量上乘為佳并名傳于世。 徽州產墨,聲名鵲起于南唐。當年,憑借南渡的墨工和古徽州豐富、優質的黃山松和松煙,以及清澈的山泉,歙州很快取代易州成為制墨業的主要產地。在長達數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徽墨占據著中國制墨業的主導地位。明代,徽州成為全國制墨中心,并形成歙派和休寧派兩個不同制墨風格流派。入清以后,婺源也開始占據徽墨一席之地,形成歙派、休寧派、婺源派三大產墨流派,因制墨特色、供墨對象、實力差別不同而形成各自獨特的風格。清代徽墨以曹素功、汪近圣、汪節庵、胡開文“四大家”為代表,而“胡開文”以其特有的經營理念和生產管理方式,突顯而出,成為一枝獨秀。“胡開文”,逐漸成為徽墨的代名詞。 墨質精良為上 “胡開文”由徽州商人胡天注創立。據考證,“胡開文”墨店創立時間為清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1742年出生的胡天注,是績溪縣上莊村人,13歲便背井離鄉入休寧縣制墨名家汪啟茂墨室從事業墨,因聰穎好學、勤奮實干,后獨立租賃經營和接替岳父汪啟茂原在屯溪的“彩章墨店”與休城的汪啟茂墨店,并取“天開文運”中的兩個字,冠以姓氏,新開創“胡開文”墨店,開始人生跋涉。 從創立到最終成為一個知名品牌走向全國,“胡開文”墨業凝聚著幾代人的共同努力與心血。其中,嚴守質量生命線、突出產品匠心與巧思,是其立身之本、發展之基,最終成就百年品牌。 作為“胡開文”墨業的創始者,胡天注奉“易水法”制墨技藝為圭臬,這也是明清徽墨獨領風騷的奧妙所在。他深知徽墨是文人儒生用品,精心制作高檔書畫墨專供文人墨客、達官顯貴,提升了“胡開文”墨品與信譽。他視質量為生命,充分利用黃山特有的優質松木,在休城附近的漁亭辦“正太煙房”就地提煉松煙,專供自家生產,這種從原料到產品實現“一條龍”生產在當時可謂是一種新創舉。 “胡開文”制墨原料極為考究,墨中加入麝香、梅片、冰片、珍珠粉等名貴配料,使成品墨香四溢,貯存時間延長,滲染能力增強,成為“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的名墨,書于紙上,可謂“一點如漆,萬載存真”,被指定為貢墨制作商號。 清代,收藏墨錠成為當時文人墨客的一大嗜好和雅事,制墨業朝著工藝美術方面發展,“胡開文”墨業也不例外,研制的仿古墨,古意盎然。“胡開文”墨業的成功,離不開一批批制墨各道工序上的墨工,尤其是優秀的刻工,他們與社會文化名流任伯年、曹肖石等合作,雕刻、生產出“名花十二客”“百壽圖”“南極星輝”等墨品,并榮獲國內外大獎。清末,“胡開文”集徽墨之大成,風靡全國,走向世界,真正成為“徽墨四大家”后起之首。 改革發展為先 從民國初年至上世紀末,“胡開文”墨業幾經沉浮,不斷變革,從而一次次煥發新生。 1915年,“胡開文”生產的“地球墨”在首屆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達到事業頂峰,“胡開文”墨業分店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抗戰爆發,墨業經營慘淡,分店紛紛倒閉。 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屯溪胡開文墨品工業社及其他墨莊、作坊、字號公私合營,創建了國營屯溪徽州胡開文墨廠,重新整合人力、技術資源,政府投入資金,幫助企業選址建設廠房、添置設備,疏通生產經營渠道,使“胡開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在歷代制墨配方和技藝基礎上,生產出高檔油煙墨,一時名噪全國。北京榮寶齋、上海馮燮堂等聞訊后紛紛前來定版進貨,“胡開文”高檔油煙墨再度打進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為徽墨歷史增添異彩。 改革開放初期,由計劃經濟邁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突如其來的不適應使“胡開文”再度跌入困境。為適應市場,“胡開文”大搞技術革新與新產品研發。1979年、1989年“胡開文”牌“超頂漆煙”墨兩度獲得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金質獎”,進一步提升“胡開文”徽墨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趙樸初親筆為“胡開文”題匾,一大批全國著名作家、畫家如老舍、李可染、劉海粟、啟功、舒同、林散之、尹瘦石、黃胄等知名人士紛紛前來為胡開文墨廠題詞作畫,“胡開文”再次迎來“黃金時代”。 創新制勝為要 為適應市場經濟,2001年9月屯溪區政府決定將屯溪胡開文墨廠改制為民營,“胡開文”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期。 改制后,“胡開文”堅持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理念創新、自主創新之路:一是在徽墨材質配方上進行大膽探索實驗,研制出大一批松煙、油煙、漆煙等不同煙料的優質產品;二是在產品外觀上進行大膽創新,將中國歷史典故和徽州地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與徽墨制作相結合,研制出一大批群眾喜愛的集錦套墨等產品;三是在工藝上大膽創新,研發了“幻彩法”描金技藝,將現代水彩畫技藝融入徽墨描金技藝之中;四是堅持自主創新,在點煙工藝上進行大膽探索,發掘失傳近百年始于宋代的漆煙怠點燒技藝,制作“胡開文”高級漆煙書畫墨《輞川圖詩墨》,榮獲“中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金獎。 18年來,屯溪胡開文墨廠先后榮獲“中華老字號”“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等榮譽。如今,全廠設有雕模、點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個工藝車間和一個設備齊全的墨錠理化檢測中心等,集中了名家制作徽墨的全部技術設備和祖傳配方,不僅生產書畫用墨,還擁有明清以來歷代名家創作雕刻的珍貴墨模7800多個品種。 其實,創新的路子并不好走,恢復已失傳近百年的漆煙墨,不斷反復調試、改進墨的原料、配方工藝,墨廠都花了很大心思和精力。好在“胡開文”一直堅持質量第一、用心研磨好墨的初心,在一個個的產品創新與巧思里,擦亮了品牌。 “珍重歲寒煙,攜來路幾千。只應真典誥,消得苦磨研。正色浮端硯,精光動蜀箋。因君強濡染,舍此即忘筌。”墨香伴書香。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中國墨,從制造、使用到鑒賞、收藏,早已形成一套完備的墨文化。愿久負盛名的徽墨,染盡人間繁華,開出更清雅的花。 (作者為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