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趣說績溪小吃 作者: 唐延軍 文章來源: 點擊數(shù): 9892 更新時間:2016/5/7 15:05:53
徽州又稱徽商故里,世人驚嘆“無徽不成鎮(zhèn)”。牌坊、祠堂、古民居等燦爛遺產(chǎn)就是生動寫照,至今仍給后人造福。 徽商是儒商,經(jīng)濟強盛,文化也順勢而上,吃的文化當然也就呼之欲出了。徽菜就是那個時期誕生的,之后成為全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民以食為天,徽商很喜歡家鄉(xiāng)風味,人到哪里,飲食文化就傳播到哪里,這已不僅僅是吃——維系著對故土的眷戀,廝守著靈魂和根。這就是徽商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一種偉大的精神。徽菜的許多大菜是令人叫絕的,風味獨特,不吃不知道,吃了讓人從心里通泰,齒間流芳。徽文化的確不同凡響。 我這里不說徽州大菜,單說它的面點小吃。出產(chǎn)徽廚大師的績溪,叫絕的小吃有冬瓜包、米粉、撻馃。冬瓜包實際上是蒸餃子,一籠屜10只,灌湯,里面的餡是冬瓜加精肉,稱奇的是冬瓜水分大,蒸的不好就裂開了嘴,稀癱了。餐宴上上大菜,中間都要上兩個籠屜:一是冬瓜包,一是南瓜包(或豆腐包)。調(diào)劑味口,既可當飯吃,也可下酒。況且冬瓜、南瓜充滿農(nóng)家純自然風味,綠色食品,又可養(yǎng)生保健,很受城里人歡迎。米粉說起來很有特色,就是把大米磨成粉,加入八角茴香,再加上筍干丁和肉末,熬成糊,就成了米粉,很厚實。端上桌,滿桌芳香,吃起來滿嘴噴香。人們吃喜酒,席上必有米粉。這是當?shù)仫L俗,喜酒席上不上飯,米粉管飽。說起撻馃非常有趣。漫步街頭,家家小餐館里,門口的鐵鍋上都烤著VCD光盤大的餅——俗稱撻馃,桌上吃粥的人手里拿著撻馃在咬,騎自行車上班上學的人用塑料袋包著撻馃,一邊騎一邊吃,冿冿有味。撻馃的餡很多,有角豆、青菜、南瓜絲、蘿卜絲、腌咸菜、干香椿等等,想吃什么裝什么,里面拌上肥豬肉,這是咸的;還有甜的,餡有芝麻加花生仁等。農(nóng)家還有一種撻馃令人難忘,餡是用田埂上挖來的小野蒜,晾干洗凈腌制,加上精肉,吃起來滿口清香回味悠長。撻馃面皮很薄,都能看出里面餡的顏色,而后放在鐵鍋上烤,下面用柴禾即文火慢慢炕,直到把餅烤得冒出油,金黃色,很脆,吃起來爽口,很可口,也很充饑。炕餅也有二法:一是鍋上涂油,把餅煎脆;一是鍋上不涂油,把餅炕得從里面冒油,內(nèi)外脆。撻馃的歷史淵源很長。徽州人大都從中原遷徙而來,北方喜面南方喜米,撻馃是兩種文化的結(jié)晶,另外也是適應徽人山區(qū)勞作的特點,上山打柴、采茶、伐木,不能回家吃中飯,不得不帶干糧,撻馃正好擔當重任,而且是尚好的飲食。徽商出外做生意,翻山越嶺數(shù)天才能走出大山,節(jié)儉一點的商人,撻馃是最好的主食,里面是干菜或腌菜餡的,幾天也不會變質(zhì)。那時能吃上撻馃的人家,也得有相當不錯的光景,窮一點的人家,不得不節(jié)衣縮食,把好吃的盡量留給出門的人,“窮家富路”,面子還是很要緊的。撻馃還是很珍貴的飲食。記得小時候,隔壁人家大娘臥床不起,請來老中醫(yī),家里早早地烤上撻馃,而后放在火籃上烤,烤得很香,飄出很遠。那個老中醫(yī)搭完脈,一邊吃著撻馃一邊開藥方,滿臉紅彤彤。現(xiàn)在生活好了,撻馃依然令人喜愛,因為它吃起來可口、香脆、方便。旅外的績溪人回家,都要嘗一嘗撻馃,而且返程的時候,還帶上許多撻馃。賓館的大菜單上,赫然寫著“績溪撻馃”,當然它做得很小,只有月餅大,讓客人嘗嘗風味。撻馃也有個大的,兩個手掌般大,大肚漢充饑很解讒。 績溪的面點小吃,許多婦女都會做。她們白嫩的雙手在案板上揉著面團,像紛飛的彩蝶一樣,冬瓜包、撻馃在指間跳躍著,滿屋芬芳。看到了她們,就看到了徽菜的母親,洋溢著人類溫柔的力量,食客自然融入徽文化的博大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