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洪英亮:扎根山區 奉獻教育 作者: 績溪縣教體局人秘股 文章來源:績溪視窗 點擊數: 10779 更新時間:2019/2/18 16:31:56
洪英亮:扎根山區 奉獻教育 他,1986年中師畢業又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坦頭村小學任教,從事高年級班主任及數學教學工作,一干就是12年;由于工作業績突出,1998年8月被任命為浩寨中心小學副校長兼教導主任,為期5年的學校管理與一線教學的歷練,讓他懂得了許多,淡定了許多,更加執著了那份沉甸甸的教育事業;受組織安排,2003年9月—2011年8月他先后在伏嶺中心小學、臨溪中心小學擔任副校長,轉戰“嶺南”工作的8年,他一直沒有放棄心愛的數學教學,反而更加投入到了“教好數學,育好學生”的課改實踐之中;那些年也正是“嶺北”教育質量逐漸滑坡之時,2011年9月,他承載著家鄉父老的囑托,堅決回到了闊別8年之久的坦頭村小學,時至今日,32年悄然已逝,他把一生中最具活力的年華奉獻給了鄉村的孩子。他就是現任長安學校副校長,主持坦頭小學日常工作的高級教師洪英亮。 努力踐行“愛的教育”
圖為洪英亮在做事跡報告
1967年10月出生于績溪縣的洪英亮,深愛著這片養育他的土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基于這樣的教育理念,洪英亮一直在不斷探索“愛的教育”的內容、方式和途徑,努力在教育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細節,用心付諸愛的具體行動,時時處處關注兒童的生活、學習、活動與體驗的真實感受,站在兒童的立場上,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思考兒童的心理需求和學習需要。 許摯勇,曾是他在浩寨小學教過的一名學生,在四年級時,許摯勇的父親在一次公差中,因車禍造成癱瘓不起,他只能與體弱多病的母親和姐姐相依為命,加之他從小就是一個膽小、不愛說話的孩子。洪英亮老師在生活中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不僅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為他買來一些學習與生活用品,還在休息日或節假日的時候把他接到家中,讓他如同家中的一分子,使他不再感到孤單與寂寞,從而在快樂中茁壯成長,后來考取浙江工業大學。在許摯勇寫的一篇文章《我的二十,我的感謝》,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洪英亮,身為當時的小學校長,在生活和學習中都默默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直到現在您還關心著我,也許是相似的人生經歷,也許是其他的原因,不管怎樣,您在我心中一直很神圣,謝謝您!”這段話讓讓我們深深體會了師愛的偉大。
圖為洪英亮在和村關工協同志一起商討村教育發展思路
潛心投入課堂教學改革
圖為洪英亮深入考上大學學生家庭傾聽學生和家長對村教育的建議
為了豐富教書育人的底蘊,他不斷給自己“充電”,堅持把提升專業化發展水平當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提升教育境界的一個目標去追求。平時自覺刻苦學習教育理論和文化知識,不斷吸收新思想新觀點新實踐,在新時代的教育征程中,更是一頭鉆進教材教法的研究之中,廣采他山之石;在積極投入到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歷程中,他從不放棄任何的專業培訓和教學研討的機會,并力求在不斷的學習、實踐與研究中,拓寬認識視野,重視心靈洗滌,講求“頻道”切換,刪除負面信息,積聚正向能量,豐滿愛的內涵。
圖為洪英亮在校園藝術節上講話 為了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思考,學有所得,學有追求,學有方向”,他嘗試著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多次在全縣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一、二等獎;近幾年,他主要探索構建“導學實踐”課堂,努力做到“導引有趣、導學有效”。他的課堂中主要落腳于學生是否學得“有趣、有效”兩個主要維度上,努力追尋: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空間,給學生提供“提問”的空間,給學生提供“評價”的空間。
精心參與教育教學研究
他長期潛心組織教師完成校本教研活動,并組織開展課題研究,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他先后參與并主持了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完成了四、五、六年級各1本的《小學數學人文性教育讀本》,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他撰寫的《課改實踐中的變化與困惑》、《由太湖石之美想到的》等十余篇教育教學論文先后發表于國家級、省級教育學術期刊。
用心指導年青教師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靠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為此,他樂于指導和培養年輕教師,指導年青教師的成長也使我積累了更多的理論經驗。無論他在哪所學校,都能積極參加互助教學活動,悉心輔導年青教師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用心分析教材及教材教法,引領他們拓展教學思路,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好教育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使他們迅速掌握教學規律和方法。盡心幫教,爭做年青教師的良師益友。盡管由于工作單位的變動,“師徒”不在同一所學校任教了,他還能利用信息技術平臺,通過微信、QQ等方式,與他們進行交流、探討,收到了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效果。
坦然面對家庭困境的挑戰
洪英亮老師的妻子曾經是一名民辦教師,后來由于歷史原因,于2001年辭退回家。天有不測風云,他的妻子于2012年10月份,在蕪湖皖南醫學院附屬醫院和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診斷患有“尿毒癥”,從那天起妻子便開始透析了,他便肩負著巨大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然而,在一場“公與私”的對話中,他把重心移到了學校,移到了一個個孩子們的身上。他依然堅持每天早晨6時到校,晚上6時回家;并堅持利用課余時間義務給留守兒童輔導功課。 32年來,在縣教體局領導、學校領導的培育下,他獲得了成功與喜悅。1987年受績溪縣人民政府嘉獎,2000年被評為績溪縣先進德育工作者,2002年被評為宣城市骨干教師,2005年被評為宣城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2015年被評為績溪縣優秀教師,2017年得到宣城市優秀教師通報表揚,2017年被評為安徽省師德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