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欧洲杯赛程_今天男排比赛结果_足球比分即时_篮球积分相同怎么算排名 - 灰熊对森林狼

績溪視窗 網站二維碼
績溪電信
二十屆三中全會
錢學森 績溪視窗 新春走基層
榜樣3 國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徽州魯班汪聚有的奇人奇事

作者: 唐延軍 文章來源: 點擊數: 10075 更新時間:2016/5/19 10:49:31

過去,徽州人造屋,木頭當家。二層樓房,梁、柱、樓板、樓梯、房間,全是木頭。蓋房子,先用木頭立起框架,然后再砌墻、蓋瓦,俗稱“立屋架”。因此說,造屋,木匠是設計師,是構造師,是第一關鍵人物。

汪聚有〔1881—1960〕,1998年版《績溪縣志》介紹:“著名木工,孔雀坑人〔瀛州鄉孔川村〕,幼年讀書〔蒙童館〕,十三歲隨父學木工,三年手藝出眾,工余悉心鉆研祠宇亭榭建造技藝。光緒三十一年〔1905,24歲〕設計、建筑的郎溪徽州會館,布局典雅,結構嚴整,受到同行贊賞。民國三年,汪村大廟正殿頂梁柱腐朽,殿宇傾斜,久訪木工維修無著,聚有應召采用‘托梁換柱'法,搭牮桿引正屋架,再用粗木將屋架頂空,換上新柱,屋頂片瓦無損。十六年,城內胡氏宗詞〔今縣委黨校〕中進的右擔梁蟲蝕,族人曾請幾班木匠商議,皆無妥善換梁辦法,且要價高。聚有應邀進城,力排眾議,斷言不須缷瓦、開缺和縮短橫梁,原樣換上新梁。換梁之日,眾人聚觀,中進撐柱林立,橫架滑輪繩索〔就位〕,聚有指揮眾工拉繩掌牮,長二丈余、桌般粗的新梁緩緩提升,前后柱嘎然進榫,回收牮桿,園柱原位落磉,縣長當場獎給50銀元。聚有一生從事木作,授徒20余人,在徽寧各地建造上乘徽式民居百余幢。修建瀛州章氏宗祠、歙縣荊村雙層八角亭等十處,至今受人稱道。”

汪聚有木工手藝系祖傳,父親、爺爺都從事木匠。木匠有大木、小木、圓木之分,還有雕花匠。在過去大木是木匠老大,因為造屋、蓋祠堂廟宇,必須是大木建好框架,也就是主體部分完成了,剩下的才由其它工匠補充完善。

2009年清明節前的一個雨天,我爬上高高的伏嶺,沿著水泥馬路來到孔雀坑。公路向前三里通到歙縣棟川村,再走十五里到達霞坑鎮,直達杭州。小村座落在一個山塢,帶狀朝北向山谷里分布,二、三十戶人家,村前一條小河順公路東流。汪聚有的老屋離村頭不遠,一個孫子在家務農,已五十來歲了;還有一個孫子在縣上工作。大女兒還在世,九十二歲高齡,嫁在大坑村。由此線索,找到了縣志上撰寫《汪聚有》人物條目的,居住在縣城的退休干部汪有源先生,他也是孔雀坑人,同汪聚有鄰居,從小聆聽他的神奇故事,看到他的為人處事,一生中受他的影響很大。

汪聚有有木匠天賦,聰明好學,悟性很強,二十四歲建造郎溪徽州會館嶄露頭角,表現不凡;三十三歲修建汪村大廟成功換梁,一舉成名,轟動徽州;三十四歲建造瀛州章氏宗祠,手藝已是爐火純青,當之無愧被人們譽為:“木工大師,魯班再世。”

章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清末毀于太平天國戰火。民國四年〔1915〕,村人集資在原廢墟上重建,歷時四載。祠堂仿造胡氏宗祠而建。該祠七開間,占地1200平方來,進深60米,闊20米,是一個規模較大的祠堂。宗祠正面朝南,迎面是一座飛檐翹角的五鳳樓,前后向由七根月梁和四塊額枋組成。穿過儀門,便是一個偌大的天井,由二十八根方石柱架和二十四根月梁支撐屋面。越天井進入中進,享堂內可容納2000人。跨過后天井,登七步臺階,是祠堂的第三進,為寢室,供奉祖宗牌位。后進無槅窗,為上下兩層樓,樓上用于存放祭祀用具、宗族典籍、譜牒或住人,樓梯在正殿靠后墻〔胡氏宗祠在兩邊廂房建轉折式樓梯〕。天井內,中間是條石臺階,兩側靠墻為過廂〔有石臺階上下〕;天井上即寢室,有二十七根圓石柱架、七根前梁、六根后梁;天井下〔含過廂〕,有十二根圓石柱架、五根月梁。后進面積不大,但構件浩瀚,密密麻麻,層層迭迭,井然有序,儼然“堂構之森嚴,氣象之廣大。”后進的地勢很高,也是祠堂的最高處,族人在祭拜祖先后,登高思遠,遙望青天,感慨萬千,激勵后人發奮上進。

章氏宗祠的后進由汪聚有主建。建造祠堂工程浩繁,最能體現技藝的當然是外進五鳳樓,然而東家請了三位匠人〔另兩人一為歙縣人一為績溪人〕主建祠堂外進、中進、后進。誰來主建五鳳樓?三位匠人爭執不休,東家見狀只好抓鬮決定。汪聚有手氣不好抓到后進,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既然命運已定,汪聚有下決心努力造好祠堂,不能有絲毫閃失,再說建造祠堂機會難得,不能給祖宗丟臉。

汪聚有一旦認準的事,全身心投入,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其它事情全然不顧。只是他文化不高,也就畫不了圖紙,后進的構造“圖紙”只有默記在心。有時遇到建造細節上的問題,一點也不馬虎也不偷懶,不搞清楚決不動斧,因此只好三天兩頭跑龍川,有時一日上下最多有七趟。他一把角尺,一支煙管,聚精會神,邊走邊想,人家同他打招呼,也不理睬。大女兒嫁在大坑,每次路過也不進門,一次其妻子去大女兒家,在路上與聚有擦肩而過,他竟然沒有覺察,此事傳為笑談,也成了佳話。

汪聚有個子高大魁梧,濃眉大眼,十分精神。他精湛的木工手藝,技壓群芳,不但能解決許多難題,也能創造奇跡,令人嘆服。他對人夸口過,你若嫌房屋低了,升高三尺毫無問題,而且能做到片瓦無損。一年,南觀村一大戶人家有棵大樹,地理先生看了講非斫不可,但樹長得粗大,斫倒必砸壞圍墻,因此難倒不少好漢。汪聚有察看后胸有成竹,對東家說:“我來斫,墻圍沒得損失。”他扛來大鋸,留下樹樁很高一截,對朝圍墻一面鋸得高鋸得深,朝里鋸得低鋸得淺,大樹倒時“嘩”得一聲,向圍墻外一彈轟然砸地,只見六尺高的圍墻絲毫無損,贏得村人熱烈的掌聲。

南觀村,汪聚有造了十來幢大屋,尤其是給富商汪老永家造豪宅,“沒有金剛鉆,攬不到磁器活。”當地有首民謠:“仁里有個程旭東,南觀有個汪老永,汪村有個王恒光〔又名老干〕。一南觀比不過王老干,一汪村比不上程旭東。”給富商造屋,錢不成問題,汪老永告訴匠人:工資從初一朝發到第二年的三十晚,不計工,只要工作認真做得好就行,三年五年不管。汪福琪著文《南觀村的徽商》中寫道:“汪老永經商致富后在南觀村建造一處豪宅,由三幢主房屋組成,內設私塾蒙童館、磨碓房、水廳、陽臺、花壇、水池。房屋建筑在村中自東向西排列,設巷安門,自成一統,號稱‘石鼓里’。建造房屋時,高薪聘請徽州名匠施工,磚、木、石構件精雕細刻,極盡雕、鏤、鐫刻技藝,歷時十載,始得完工,留下了不少磚、木、石雕珍品。”

汪聚有畢生獻身于木工,對自己很苛刻,對徒弟很嚴格,習慣成自然,做什么事都很講究。他家請人種田,先盤算半天,村里誰誰做什么事好,就請。犁田從外一圈一圈向里,灑麥籽、菜籽,得成行成線。割稻子擺草梁,從田頭到田尾,立在那兒一條直線。打稻子不準灑掉,板屋后張網一被單,打一下稻必須抖三下,免得甩起時稻粒掉落地上。做不到,訓你半天,直到你明白改正為止。他平常從田里過,很注意察看人家的莊稼,長得好長得整齊,就向村人打聽,下一年就請他干活。

汪聚有于1960年過世,享年79歲,也算是高壽了。育有二兒二女,一兒三十多歲病逝,一兒當老師,木工手藝傳給了二女婿。他精湛的木工技藝,留下的輝煌的建筑作品,一直被人們稱贊,不愧是:能工巧匠、“徽州魯班!”

 

版權所有 清涼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電話: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舉報不良信息電話:17756398069
郵箱:zgwjxsc@163.com 地址:績溪縣城適之街老鳳祥銀樓二樓 皖ICP備15023562號 皖公網安備 34182402000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