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欧洲杯赛程_今天男排比赛结果_足球比分即时_篮球积分相同怎么算排名 - 灰熊对森林狼

績溪視窗 網站二維碼
績溪電信
二十屆三中全會
錢學森 績溪視窗 新春走基層
榜樣3 國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龍川山村古韻長

作者: 黃來生 王景福 文章來源:績溪視窗 編輯:江來國 點擊數: 9976 更新時間:2016/5/27 15:44:23


    龍川村,位于績溪縣城東11公里處,屬瀛洲鄉管轄。這是一方鐘靈毓秀、風景綺麗的旅游勝地。據史料記載,東晉咸康三年(337),散騎常侍胡焱鎮守歙州,擇此定居。初名為坑口、大坑口。因為附近一帶遍布黃荊灌木叢,故又叫“荊林里”。后因“以穿流村莊的小河龍川”,遂名龍川。

    龍川村東北的鄣山和它往南延伸的七姑山、龍須山、石京山形成了一個長長的畚箕形的小型盆地,發源于天目山主峰清涼峰的登源河彎彎曲曲,在七姑山腳下收容了平銀河與卓溪河以后,浩浩蕩蕩地直流南下,奔入新安江。進入這里,水勢平緩下來,為盆地留下了肥沃的土壤。


    龍川村如船形。龍須山巍然東立,石笏山西列如屏,天馬山氣勢如虹,從南面奔騰而來,鳳冠山氣象萬千,于北面高聳入云。故舊志云,龍川村的地理環境就是“東聳龍須,西峙朝笏,北倚鳳冠,登源河宛如長蛇,北南而流,村如靠岸之舟,楊帆待發”。

    這里除了村名被冠以“龍”外,還處處打有“龍”的印記。村子里的小溪叫“龍溪”,大山的名字叫“龍須山”、“龍峰”,且大山里僅以龍字命名的景點就有十處:“龍壁醴釀”、“龍臺天梯”、“龍臺駝峰”、“龍池碧玉”、“龍門飛瀑”、“龍角瀑布”、“龍須瀑布”、“龍草澄心”、“龍峰挹秀”、“龍峰禪院”,人們統稱為“龍峰十景”。連龍須山上的草都被稱為“龍須草”呢。


    從龍川胡氏宗祠出發,經登源河壩,過登源河木橋,沿著龍須古道,緣山而上。魚霽初晴,遠山近岫,煙嵐云海,披一身晨曦,過流水小橋,沿著朝露滋潤的古道,彳彳亍亍于幽幽的老林中,攔路的青藤有時會親切地拌牽著你,突然飛起的野雉會把你小小地嚇一跳,野兔站在你前方的石板路上瞪著眼,撲打著耳朵,然后再縱身于叢林之中。路兩旁,整齊、筆直的全是一些杉樹,青岡樹和楮樹,曲干虬枝的則是杜鵑、黃楊木、龍柏、六月雪之類。落葉如絮,勻勻地鋪在地上,鋪在路口,潺潺泉水飛巖而下,叮叮咚咚,無弦而樂,一種原始山林的氤氳襲你而來。行數里,峰回路轉,依峭壁懸崖,山道似乎到了盡頭,但見一石摩天,如巨鐘轟然覆下——這里就是著名的“天門”景觀。仰望,則天只有“一孔之見”。登上“天門”,俯視四野,如夢如幻,飄飄欲仙,乃“此身不復在人間矣”。回望巨崖,則猶如絢麗之孔雀,側臥于龍須山上,有翅翼然。常有三兩游人,穿紅著綠,匍匐其上,攝影留念。登上龍門,在龍須山次峰的白沙峰下,“天門”之上,“二天門”之下,有“金杯承露”一奇觀。此處巨崖兀立,千丈有盈,如天門關閉,仿佛凡人不得入內。但見崖縫之間,幾線石泉,垂滴崖低,經億萬年后,崖底巖石上竟滴出七八個如同茶杯大小的水窩來,不盈不涸,像七八只酒杯,又像七八枚水鏡。“雨霧漫空下,醇醪萬年樽。”水窩邊,苔蘚滿布,茸茸的,軟軟的。啜一口崖泉,清甜甘凜,神情愜意。抬望眼,龍門天梯,高入云端。遙望山道,曲屈盤旋,一忽兒沒入山腰,一忽兒又從云海中逸出。相傳出身龍川村的將帥胡宗憲抗倭凱旋后,從浙江經歙縣返鄉,經過龍須山榮歸,績歙兩地平民百姓,自發連夜修好龍須山道,簞食壺漿,迎接抗倭英雄衣錦還鄉。幾百年來,這條石板山路,遙遙迢迢、苔痕蒼綠,百折不撓地攀飛在龍須山中,她成就了多少由此而走出大山的名仕大賈,胡富、胡宗憲、胡雪巖、胡天格……他們演繹了中華民族一段段絢麗的歷史畫卷。


    龍須山腰,有一座歷史上很興旺的龍峰禪院,又叫龍峰書院。宋明之際,曾經盛極一時。績溪向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之遺風。南宋末年,安徽地域內總共六所書院中,績溪縣竟占有四所之多,“龍峰書院”是與佛寺禪院合二為一的“禪書院”。中國自漢傳佛教盛行之后,歷來兼有教書育人之功能。據說胡宗憲幼年家貧,讀不起書,就是在這讀書識字的。龍峰禪院在“二天門”之上,占地面積約五六畝,院門坐東南朝西北,現存書院遺址中尚見門檻、框礎以及圍墻基腳。史載,明代到清中葉之際,龍峰禪院鼎盛時期,終日香煙繚繞,佛號喧天,山下四周的龍須、百鳥、龍川、滸里等村莊,可以看到半山腰的龍峰禪院飄上天空的裊裊香煙。清之后,戰亂不斷,社會不安,民生凋敝,龍峰禪院也隨之逐漸破敗傾圮,終至荒草萋萋,沉埋山野之中。“六朝興廢荒涼寺,多少英雄地底埋。”眼前的一畦蒿草,一坡遺址,說盡了歷史的滄桑!


    “龍須十景”中,有一景名“龍草澄心”,在龍峰禪院上行一里左右,宋明之際,文人雅士,官宦麗姝,甚至香客僧尼,咸來此地觀光山色。所謂“龍草澄心”,即歷史上著名的用龍須草生產的澄心堂紙。龍草者,龍須草也。此草如須,細長柔韌,極富彈性,拉扯不易斷,短則盈尺,長則一米多,是造紙的極好原料。龍須山就是因為盛產龍須草而得名的。唐宋之際,當地人釆龍須草和楮樹皮造紙,名“龍須紙”,潔白如玉,名冠一時。“澄心堂紙彌珍貴,貢于皇家作畫圖。”南唐李后主珍愛有加,特在這里造“澄心堂”以藏之,故世稱“澄心堂紙”。朝廷顯貴以擁有此紙為榮,競相采購珍藏。據說李后主珍愛“澄心堂紙”到了非常癡迷的程度,寧可任其“空竭生霉”,即使“百金”也不許賣出一張,所謂“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積”。以至于在南唐滅亡后,趙家兵破門開倉,后主國庫只剩下貴重的圖書和“澄心堂紙”。溺于聲色的南唐后主,治國無能,卻長于繪畫、書法,更有愛紙之癖,倒是創造了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段綺麗。明末之后,宣紙漸次取代了澄心堂紙。而今,“龍須澄心”早已人去樓空,圮廢已久。佇立遺址,手拈龍須仙草,耳聽楮葉婆娑,追想當年“舂杵聲聲龍草地,長船列列到前村”的空前盛況,不禁唏噓不已。倘若他日能將“龍草澄心”重新建立,恢復古造紙工藝現場,作為一項仿古旅游項目來開發,或許可以一舉而數得呢。


    龍峰禪院和龍草澄心雖已不再,但是,與龍川胡氏宗祠僅隔登源河而相望的靈山庵,卻見證了生生不息的歷史。靈山庵在歷史上也是一座香火鼎盛的佛寺,與舊時龍川的古樵庵、藥師寺等寺庵,鑄就了那個時代的鄉民們的精神王國。曾經滄海難為水,靈山香火未闌珊。靈山庵,又名山間庵、山官寨,宋元時期,此處曾為官府的稅務場所,明代撤銷。如今,盛世和諧,國泰民安,新建的靈山大雄寶殿即將屹立在龍須山麓,登源河濱,它將帶動龍川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如今的龍川,村似龍舟泊岸,山似天馬飛龍;水環村而長流,步稍移則景換。佛號聲聲,靈山古庵香火鼎盛;游人熙熙,胡氏宗祠肅穆靜然。鐘靈毓秀的古龍川,處處古韻幽雅,靈動飛揚,令人樂不思蜀。


 

版權所有 清涼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電話: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舉報不良信息電話:17756398069
郵箱:zgwjxsc@163.com 地址:績溪縣城適之街老鳳祥銀樓二樓 皖ICP備15023562號 皖公網安備 34182402000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