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欧洲杯赛程_今天男排比赛结果_足球比分即时_篮球积分相同怎么算排名 - 灰熊对森林狼

績溪視窗 網站二維碼
績溪電信
二十屆三中全會
錢學森 績溪視窗 新春走基層
榜樣3 國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績溪村落的綠色水口:深谷遺珠上胡家

作者: 程尚遠 文章來源:績溪視窗 點擊數: 9857 更新時間:2021/3/17 20:16:13

深谷遺珠上胡家
程尚遠
    上胡家村位于荊州盆地中心,天目山脈主峰清涼峰北支借磡嶺東南麓,荊州河(石門亭水)繞村東流過,沿河從村南到村北水口,建有一道長長的弧形石壩,堅固的壩體像一堵高墻圍護在村東面,擋住南來的急流,使河水轉向東北,繞了一個大彎。村北河上有座高聳的石拱橋——護陽橋,是水口的主體建筑。村莊與圍壩之間以及河的上下游都是平曠田野,這里土壤肥沃,陽光充足,水源豐沛。上胡家的胡氏先祖就選中了這一得天獨厚的人居環境,建宅定居。
    上胡家是胡姓聚居村,建村歷史已有400多年。據譜諜記載:上胡家胡氏屬明經胡(李改胡),始祖胡昌翼的九世孫胡起巖曾任宣州太守,辭官后定居績溪石京,十二世孫胡德芳遷居歙縣,到二十九世胡仁興,于明萬歷年間遷居昌邑,復遷回績溪定居荊州。

    民間相傳,很早以前,今上胡家一帶地勢低洼,水竹叢生。石門亭水從洼地中央自南向北逕直流過。胡氏始遷祖初來時,在今村莊以北較高的養牛山結廬而居。早在胡姓遷來之前的宋咸淳末年,就有何姓先來,建村在離河較遠的東山埡,繁衍了300多年,已是一個人稱“三街、九巷、十八井”的大村子何家莊。何家有個萬貫家財卻又刻薄吝嗇的大財主,請了一位風水先生留在家中,想勘選一塊風水寶地。這先生姓許,精通堪輿相卜之術,又有俠義心腸。那年到了臘月二十四,何家有個老規矩,不留外人在家過小年、吃年飯,將先生“請”了出門。許先生滿腹怨氣,忿然離開何家,恰巧與住在對岸養牛山的胡老漢相遇。胡老漢得知原委,熱情邀請先生來到自家茅棚中,還殺了家中僅有的一只老母雞,請先生和家人一起吃年飯,并留他住宿。何老財的刻薄和胡老漢的熱情形成強烈反差,先生深受感動,頓生報復何老財而扶助胡老漢的念頭。    

     翌日,許先生告別胡老漢時,懇切相告:“河邊水竹叢是一塊風水寶地,絕好的陽基。我有辦法讓何家莊將河流東移,再在河邊水竹叢中安宅建村,必將興旺發達,子孫華榮!”許先生回到何家,一切如前,幫何家四處勘尋風水寶地,并與何老財論談興家之道。他恭維何家,“人丁興旺,財運亨通;只是富有余而貴不足!”何老財急切求教。許先生便從風水理念解述了可致榮華富貴的道理:“貴村姓何,何者‘荷’也,‘荷’得水而生發!何家莊離河遠,‘荷’缺水而難旺。只要在石門亭河西岸筑一大壩,堵住向水竹叢洼地直流的河水,引向東北,繞到東山下何家莊邊,‘水打東山岱,狀元滿街內’,何家便可大貴!”又指點何老財在河水出口處建一高大石拱橋,形同龍門,下游埋一巨石,狀如鯉魚;再在東山埡上,仿皇宮制式造一亭閣,形成“鯉魚跳龍門,文星朝帝闕”的華貴景象,何家必然“狀元及第,貴及天子!”老財一聽,喜不自勝,立即發動全村筑壩、改河、造橋,又在東山埡建樓臺亭閣,仿造皇家花園。那知許先生在設計放樣橋基時,向西南偏移了角度,建成的橋拱如龍門對著水竹叢。河道東移,胡老漢家遷居水竹叢后,“鯉魚跳龍門”正對著新宅,成了最佳的人工水口。若干年后,胡家子孫興旺起來,他有益、富、貴、元、壽五個兒子,分成仁、義、禮、智、信五個支派,世代繁衍,成為荊州盆地最大的村子,以姓氏命名為“胡家”。后來河流下游又有另一支胡姓遷來建村,也叫“胡家”,人稱“下胡家”,先來定居的就稱“上胡家”。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何老財平日倚財仗勢,欺壓鄉鄰,改河造橋中又占人田地不給補償,惹怒村眾,有人以“強占良田,魚肉平民,私造皇家花園,犯下欺君大罪”,將何老財告到官府。后經查實,認為“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判他在新建的石橋上燒三擔燈草灰以贖罪。橋頂上風大灰揚,燈草灰未燒成,何老財就已傾家蕩產,無奈只得投河自盡。從此何家莊一敗涂地,剩下幾戶人家遷到梅樹下、松煙堂去住了。至今還留下“何家自害自”的笑話柄。
    胡家始遷祖在建村選址時,得到風水先生的指點,講究“來龍”“水口”和相關的村景建設。上胡家背靠巍峨的借磡嶺,東出二支脈:一條來自果子山,有六座山岱逶迤相延,象征代代昌榮;一條出自楊村塢,后有兩座“金”字形山峰相疊,人稱“大金蓋小金”,預示財氣盛旺。兩條來龍奔騰直下會于村西,胡氏宗祠就建在兩龍相會處,形同“雙龍戲珠”。民舍緊傍宗祠前后左右,向四周拓建,村莊好像木杓形,也有一說似肚兜(包肚),至今村中還有一處平坦叫“包肚角”。花崗巖條石鋪成的大路從南到北穿過村中心,形成一條主街;五條巷道東西橫貫,代表胡氏五支派。石門亭水改流東移后,村居離河較遠,為解決村民用水之需,先人們在村南大壩以外筑堨引水,經涵洞導入村來。水圳旁大道平行伸展,穿過全村,至村北驅動水碓,然后回流入河。大道兩側分建上下兩條水圳:路左地勢稍高為上圳,水流清澈,供人飲用;路右為下圳,供浣洗和排泄污水。還分有支圳,引水灌溉村東那片農田。應急消防還是水圳的主要功能。有的老人說:最早筑水圳就是聽了風水先生的話而設計的。因為上胡家對面有幾座山崗高低排列形同火焰山,主回祿之災,水圳穿村,在風水理念上是以水尅火;在實用中便于消防滅火。績溪山村中筑水圳引水進村以便民的例子也不少,但水圳功能考慮如此周全,分成上下兩圳的卻是獨一無二,足見當年設計者重視環保的良苦用心。
    上胡家村莊北面河水出口處,西有養牛山,東有東山,但兩山之間是一片田疇,相距數百米,不是理想的水口。建村時,按照風水先生的指點,以高大的石拱橋為中心,橋西建一土石壩,長100多米,連著西邊的養牛山。石壩與石拱橋銜接處有一路亭,亭有3門,南北大路穿行,東側上橋通往對岸。石拱橋東垛至東山腳,間隔一片百余米闊的田畈,中間壘筑方、圓形土石墩各一座。據說,方墩為官印,圓墩是硯池,寓意文風昌盛,輩出賢能。石橋、石壩、土石墩用以障空補缺,和西邊養牛山、東邊東山連接成一線,組成上胡家天然與人工結合完美的水口建筑。東西兩山和人造石壩上都養植大片樹林,大橋下沿河兩岸古木參天,整個水口為綠色所籠罩。胡氏始遷祖建村時,他的5個兒子在村頭河岸上共同栽植5棵楊樹,企盼五房同茂,五世其昌。后來就有了“五棵樹下”這個地名。數百年來,村人把這五棵樹視為神圣不可侵犯,歷經風雨侵襲和人為劫難,尚幸存一株,巋然挺立于村頭,成為村史的佐證。
     歷史滄桑,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荊州盆地南通縣城、東達浙江的公路建成后,上胡家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居村舍向東面田畈和村北擴展,村東沿公路兩側高樓林立,建成了商業一條街。原來的村北水口,只剩下那座經受洪水考驗依然屹立河上的護陽橋,橋體上蒼苔斑駁,藤蔓垂拂。橋下河岸上幾株蒼老虬枝的水口樹,像歲月老人佇望于村口。東山上的古樹已更新為山核桃林,郁郁蔥蔥,果實累累,為村民創造豐厚的經濟收入。當年的水口已被現代建筑所代替,養牛山上豎起一排排新樓群。通往浙江省的上(胡家)石(門潭)公路越過原來的石壩向北伸展,走出績溪的東大門,使績溪融入江、浙、滬的途程大為縮短。舊石壩和壩前的農田已建成商貿市場和車站廣場,廣場西面大院里是荊州鄉人民政府辦公樓,它是荊州盆地的心臟。廣場兩端公路上車輛穿梭,行人熙來攘往,一派生機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今日的上胡家,真的應驗了當年風水先生的預言:這是一塊靈秀的風水寶地。上胡家成了深山幽谷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附記:2006年秋,赴荊州采風所見,并參照張正文、胡能孚等老人提供史料寫成。謹此致謝!

    作者簡介:程尚遠,1927年生,績溪縣伏嶺鎮西川村人。1949年5月參加人民解放軍,任安徽軍區政治部宣傳干事、文教助理員等職,曾被聘為軍區《鐵軍報》特約通訊員。轉業后從事中學教育工作。80年代離休,應聘參與修志工作,擔任《績溪縣交通志》《績溪縣公路志》主筆,《績溪縣志》“交通”章編篡。鐘情于徽州鄉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著有《梁安擷趣》《績溪村落的綠色水口》《績溪亭閣文化》《徽杭古道傳奇》等書。



 

版權所有 清涼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電話: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舉報不良信息電話:17756398069
郵箱:zgwjxsc@163.com 地址:績溪縣城適之街老鳳祥銀樓二樓 皖ICP備15023562號 皖公網安備 34182402000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