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績溪村落的綠色水口之十里巖 作者: 程尚遠 文章來源:績溪視窗 點擊數: 10399 更新時間:2021/3/24 15:50:56
蒼龍竹海十里巖
程尚遠
橫貫績溪縣境內的徽山山脈逶迤東行10余里,似莽莽蒼龍奔騰飛馳,至十里巖突起一峰,成為十里巖村的來龍。清冽、細柔、泛著波紋的揚之水潺湲南來,如緞帶繞村流過,受高崖所阻折向東,又轉向西,形成“之”字形大灣。村居在河灣北端,瀕臨河水,面朝高巖,形成峰回水繞的天然水口。 十里巖村歷史久遠,很早以前就是徽寧驛道上的重要村鎮,明、清時代在此設置遞鋪,為官府傳遞文書。村邊建有石拱橋,名從安橋。下游半里通往西邊高崖下有永濟橋,石拱橋三洞,長40米,俗名關帝廟橋。兩橋既是驛道上的交通要津,也是十里巖村的水口橋。石拱橋均建于明代,經歷500多年滄桑,一直保存至今。蕪屯公路開通以后,徽寧驛道十里巖路段已很少行人,逐漸荒廢,永濟橋失去了交通功能。從安橋曾遭水毀坍塌一孔,修復后仍為十里巖村通向南岸公路的重要通道。 圖為十里巖村水口橋永濟橋舊景
從前,村后的蒼龍山上有蒼龍洞和蒼龍瀑布,譽為“華陽十景”之一。乾隆《績溪縣志》載:“蒼龍山有洞曰蒼龍洞,在縣東北十里。瀑布從上落大壑,洞多龍須草,其長下垂二丈余。又上有石城環繞,中匯為石潭,潭深莫測,俗傳龍藏其中,潭上飛布潺潺有聲。最上平衍為谷,中田疇、水碓、竹林、幽森,顧之若別是人間世也。舊有十景曰:瀑布泉、水簾洞、飛仙橋、石頭門、觀稼軒、逸老莊……。”神奇入勝的民間傳說,清幽秀麗的山色風光,吸引歷代文人墨客來此暢游,留下許多詩詠墨寶。明嘉靖間詩人光霽先生有詩云:“獨步尋幽勝,龍湫鎖百靈。青天忽云雨,白日自雷霆。林壑秋蕭爽,巖扉晝杳冥。憑高一回首,吾志在滄溟。”清代徽州教諭周赟詩:“蒼龍巖下白龍飛,百尺冰痕裂翠微。欲問真原無路上,半天珠玉濕云衣。”這些詩韻正是當年“蒼龍洞”“蒼龍瀑布”的真實寫照。蒼龍洞已于1981年建成蒼龍水庫,截住山泉,引流灌溉農田。 如今,蒼龍洞和蒼龍瀑布只留在史籍中,唯有從蒼龍山一直延伸到十里巖村和附近王家村連綿數里的大片竹林,一望無際,探身其中,蔭翳蔽日,空氣清新,傳來聲聲鳥語,可聞泥土芬馨。每當清明時節,“小村一夜聽春雨,千支萬支竹筍發”,竹林中挖筍的人群攢動,村巷里炊煙裊裊,雞犬相聞,流淌著笑語歡聲,成為十里巖最亮麗的風景。那里出產的筍干自古以來以其筍肉厚嫩、色澤微綠、味道鮮美而聞名遐邇,成為“績溪綠筍”的拳頭產品,屬于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廣受人們青睞,也給十里巖人帶來了財氣和靈氣。 十里巖這個千年古村,它遺存著神秘的蒼龍傳說,也彌漫著竹野風情,令人神往。 圖為十里巖村水口新貌
作者簡介:程尚遠,1927年生,績溪縣伏嶺鎮西川村人。1949年5月參加人民解放軍,任安徽軍區政治部宣傳干事、文教助理員等職,曾被聘為軍區《鐵軍報》特約通訊員。轉業后從事中學教育工作。80年代離休,應聘參與修志工作,擔任《績溪縣交通志》《績溪縣公路志》主筆,《績溪縣志》“交通”章編篡。鐘情于徽州鄉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著有《梁安擷趣》《績溪村落的綠色水口》《績溪亭閣文化》《徽杭古道傳奇》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