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欧洲杯赛程_今天男排比赛结果_足球比分即时_篮球积分相同怎么算排名 - 灰熊对森林狼

績溪視窗 網站二維碼
績溪電信
二十屆三中全會
錢學森 績溪視窗 新春走基層
榜樣3 國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當前位置: 績溪視窗 > 文章詳情

績溪人與休寧

作者: 唐延軍 文章來源:績溪視窗 點擊數: 10331 更新時間:2016/6/22 10:09:40

 

一提起休寧,人們腦海驀地跳出“中國第一狀元縣”的稱號,令人肅然起敬。從古至今,人們祟拜狀元,敬重狀元們那種“敢于爭先,勇爭一流”的拼搏精神。

休寧位于安徽省最南端,離屯溪18公里。自古流傳俗語“先有休寧,后有屯溪”,也即屯溪原為休寧的一個鎮,后來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徽州的中心城市。

屯溪處于休寧東部,沿公路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的農田、房舍,近處只有為數不多的小山、丘陵,遠處大山逶迤。率水、橫江從深山蜿蜒至屯溪匯入新安江,兩岸平原〔徽州三大平原之一---休寧萬安平原〕又稱屯溪盆地,江南魚米之鄉。

順著寬闊的公路前行,黃山市經濟開發區已往休寧方向伸展,一排排漂亮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已形成一座新城。汽車站早已遷至營運,未來的新線火車站黃山北站也要座落此地,高速公路屯溪西站緊靠萬安鎮,離市經濟開發區〔梅林〕很近。

沿萬安古鎮往縣城海陽鎮方向,休寧新城初具規模,房屋已與萬安基本連成一片,形成氣勢。縣城擴大了,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休寧縣的地勢,中部、東部較為平坦,南、北、西三個方向漸漸升高。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它的周邊與浙江、江西交界,密布高山大川。最高山峰六股尖,為懷玉山脈主峰,海拔1629.8米,東北坡是錢塘江正源新安江的發源地。

休寧山高水長,風光旖旎,不僅風光迷人,而且自古文風昌盛,人杰地靈。

走進中國第一狀元縣,狀元之風撲面而來。縣城中心建起了狀元廣場,開辟了狀元博物館,一批“狀元”品牌橫空出世,狀元故里大酒店、狀元食府、狀元福地,舉辦古代科舉考試展覽、“武狀元”演武大會等,吸引了不少有志當各行各業“狀元”之人士,還有希望家中子孫能出“狀元”之長輩,慕名到狀元縣來取經,接受狀元文化的熏陶,望子成龍之壯志更加豪情萬丈。

休寧“狀元縣”品牌蜚聲海內外,令人矚目,為縣域經濟平添巨大的動力和無形資產,越來越產生可觀的經濟效應和無盡的財富。因為它一是抓住了國人崇拜狀元、勇于爭先、光宗耀祖的心理,二是抓住了每戶家庭希望子女讀書成才、“鯉魚跳龍門”、飛黃騰達的風尚,大有可為。

休寧縣歷史上據考證是名符其實的狀元縣。從唐武德五年正式開科取士,到清光緒三十一年廢止科舉,1300多年中,全國共錄取狀元800多個,而休寧從宋末到清光緒的600余年間,本籍和寄籍加在一起,共出了19個狀元,穩居全國之首。這些數字統計出來,不能不令人驚訝。當時休寧人口只有十七八萬,地處偏僻,大山阻隔,奔波在外做徽商之人眾多,發奮讀書、立志科舉、重視教育可見一斑。徽人“徽駱駝”精神之堅韌,徽州乃藏龍臥虎之地。

休寧向外打出第二張牌是“中國有機茶之鄉”,縣政府以“生態立縣”,“打綠色牌、走綠色路。”綠色是休寧最大的本色,有山皆綠,有水皆清。“新安源頭滿眼綠,狀元縣里好風光。”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經過持續努力,獲得“國家級有機茶標準化示范區”和“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縣”稱號,進一步推動了山區經濟的發展,林下掘金,山綠民富,農民增收有了可靠的保障。

休寧山清水秀,物產豐美,好山好水產好茶,歷來是“屯綠”生產地,不僅歷史悠久的“屯綠鼻祖”松蘿茶,回味無窮的“屯綠極品”茗洲炒青、白岳黃芽等深受青睞,而且近年開發的新安源銀毫等系列有機茶還暢銷于東南亞、歐美市場。每年出口綠茶近兩萬噸,其中有機綠茶約三百噸,一直穩居“中國第一綠茶出口縣”的寶座,真乃“綠水青山最是金。”

接著,休寧向外打出“中國鄉村旅游福地”的口號,利用狀元縣和全國有機茶之鄉的名片,打造特色旅游,“福山福水福人家”,推介優美的白岳風光、秀麗的鄉村景色,同時抓住新安江之水發源于六股尖之優勢,大做水文章。

“休寧的水是財,休寧的財是水。”有好山必然有好水。休寧全縣境內依然保持一級飲用水,是全國飲用水質量最高的縣,最安全的縣。休寧多河流,據統計共有237條,最主要的河流是率水與橫江,分布在南部和北部,接納大大小小的支流,自西向東橫貫全縣。由于位居上游,高山峻嶺,森林茂密,水量充沛,清澈透明,幽靜晶亮。六股尖之龍井潭瀑布,天然山泉水,水質清亮甜美,滴滴爽心田。涓涓水滴,一路歡快地唱著大自然的頌歌,也唱著財富的贊歌,奔向前方,奔向新安江。

休寧燦爛的歷史文明,是一代又一代休寧人艱辛奮斗的結果,其中也包含了無數績溪人的默默奉獻。

 

 

踏著西街石板道〔現稱齊寧街〕,一個炎炎夏日的上午,我走在昔日明清時期,休寧縣城最熱鬧繁華的大街上。我慕名尋訪徽墨四大家之一的休城胡開文墨店。

老街東起陪郭頭,西至十墩十一孔的夾溪橋,長約一里多路。街上,古老的店鋪、民居非常稀少,但依然能見到它的蹤影。沒有一家現代商鋪,有的只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見到的木頭柜架,有雜貨店、燈具五金店、藥店、理發店、小吃店等,幾個老人守著柜臺。街上行人冷清,沒有人逛街進店。現在老街更多的功能是居住,房子多是兩層樓,新房子蓋的也有年頭了,沒有陽臺和塑鋼門窗,老房子也經過簡單改造,里面仍破舊、陰冷,一邁進去,是木板隔成的廂房。街面上,一部分店鋪是木板門,一部分已用鋁合金卷閘門。

走到老街一半路程,來到胡開文墨店門前。一把銅鎖鎖住木頭門。整個商鋪門面全是杉樹門板,已被風雨沖刷成道道溝痕,顏色灰黑。店鋪面街座北,對著育才巷口,上掛齊寧街142號地址。站在墨店門口,我愣了一會兒。環視四周,真不敢相信這就是名震四方、清朝乾隆后期嶄露頭角、徽墨業集大成者、同時又把徽墨推向世界的大家、墨店遍布天下的胡開文百年老店。

胡開文墨業的開創者胡天注〔1742—1808〕,是一位來自績溪上莊的年青人。十三歲離開家鄉,赴休城汪啟茂墨室當學徒,由于聰明、勤奮、能干,十五歲(1756)被老板招為女婿,變成了汪氏家族重要一員。十九歲(1760),承租屯溪汪彩章墨店,開始了獨立的坐堂賣墨生涯。二十四歲(1765)時,接替岳父在休城的墨業,開始了制作生產徽墨的事業。

休城胡開文墨店,系前店后坊。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由大廳、客廳、花廳、八合院、四個四合院、五個大三間以及帳房、廚房等組成的建筑群,內有128個門闕相互連接。在寸土寸金的西街寶地,占地面積廣大,氣勢宏偉,證明胡開文墨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

胡開文墨業自胡天注過世后,在其兒子胡余德主持下,承前啟后發揚光大,到其重孫第三代傳人胡貞乾〔休城墨店〕手上,1915年制作“地球墨”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為中國徽墨爭得了輝煌榮譽,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墨店隔壁老太太熱心告訴我,胡開文第七代世孫,就住在對面巷子里,另蓋了兩層小樓。墨店早已賣了。問巷子里開店的,就能找到。

我順利地找到了胡開文第七代世孫,個子高大、瘦長,精神抖擻,講話很有中氣,夫妻二人身體健康。他大名胡玉麟,今年82歲,離休干部,休中18屆高中畢業生,1949年6月在屯溪參加皖南革命干部學校,畢業后先在歙縣參加工作,后調回休寧,干過教師〔愛人也是教師〕,在縣教育局離休。生育5個子女,都成家立業。

胡玉麟講,他父親在休寧干律師,離開墨業。爺爺開墨店,1956年停業不開了。后來墨店老屋年久失修,要倒了,再加上開了公路后,西街漸漸冷落了,大約1994年賣給人家開豆腐店。過去的胡開文墨店占地面積很大,房子很多,加工作坊、住人,都在里面。賣的時候只有127平方米,很小。那還是有一年《新安晚報》記者采訪他,由縣委宣傳部一個科長帶了來,后來報紙上發了一個整版的文章,縣委書記看到后作了批示,政府才下決心收購,又花錢修復得以保護。

 

 

江南江北路迢迢,馬上朱顏覺漸凋。

今日故鄉初入眼,叢山關下巧溪橋。

這是一首著名的寫績溪的《過叢山關》詩,膾炙人口,歷經多個朝代,傳誦不衰。

四句詩,前句敘事后句寫景。前兩句描寫了詩人自江北到江南,路途遙遠,騎在馬上看到山上發紅樹葉漸漸凋落,點明詩人千里迢迢返鄉而來,時間是深秋或初冬時節。后兩句前句直白,第一眼看到了故鄉,后句點明“初入眼”的地點在“叢山關下”的“巧溪橋”這個位置,叢山、關隘、小橋、流水,一幅美麗的畫面,詩就此結尾,面見家鄉的一腔豪情,千言萬語,“此時無聲勝有聲”,意猶未盡,讓人回味無窮。整首詩,前兩句有點悲涼的氣氛,路途艱辛,時令深秋,后兩句筆鋒一轉,一種見到家鄉見到親人的激切、喜悅心情,躍然紙上,使每一個讀詩之人都能體會到,同詩人一起回鄉,一起高興。

古代叢山關是徽州的北大門,是徽州府與寧國府的分界線,一登上叢山關,就進入徽州了。

古詩富有唐詩風格,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悅耳,而且很快就能領悟詩意,婦孺皆知。詩人以自然、淳樸的筆調,表達了游子返回家鄉時而產生的歡樂、激動心情。金詩景中抒情,情中繪景,情景交融。人們一邊讀詩的時候,腦海里自然勾勒了一幅山水畫,很有景致,很有意境,很有徽州味道。

讀了詩,我們知道詩人文才飄逸。古代文言文盛行,艱澀難懂,又沒有標點符號,文章內容全靠自已揣摸。因此要把詩寫出意境,寫出風采,寫出人人喜愛的佳句,沒有很深的文學修養,那是不可能的。

這首《過叢山關》詩的作首,就是明代著名才子、歷任太常寺卿兼侍講學士〔給皇帝講課〕、禮部右侍郎〔卒后追贈禮部尚書〕,休寧人程敏政。

《徽州五千村·休寧縣卷》介紹,程氏是休寧的第一大姓,在海陽城區主要居住在陪郭頭一帶。程氏的杰出代表要數程信、程敏政父子,過去高高矗立在陪郭頭的“父子尚書坊”,是最有力的“論證”。程信官至兵部尚書,兒子是禮部尚書,家鄉人雅稱“父子進士、父子尚書”。

程敏政〔1444—1499〕,從小就表現出很高的天斌,剛會走路,讀書就過目成誦,人稱神童。十歲時隨父赴四川任上,因能文善對,深受巡撫鐘愛,薦于英宗皇帝,應召入宮對句吟詩。小敏政跨越宮廷門檻時顯得很吃力,英宗隨口吟出上聯:“書生腳短。”程敏政跨過門檻,跪下答道:“天子門高。”英宗賜座。此時逢御膳監進蟹,英宗手指盤中吟道:“螃蟹一身甲胄。”程敏政立即答出下聯:“鳳凰遍體文章。”英宗大喜,當下又出題目,叫程敏政作詩寫文章,深得歡心,破格詔讀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22歲時登進士第二名。

孝宗繼位后,特呼程敏政為“先生”。時有“學問淵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東陽”之說。因才高自負,弘治元年〔1488〕被御史魏璋以曖昧之詞彈劾罷官,五年后復出。弘治十二年〔1499〕春,與李東陽共主會考,因考生唐伯虎、徐經與其有舊交,預做文章恰與試題吻合,被人以泄題罪彈劾下獄。后查出系冤案,始出獄。不久,因郁憤成疾而卒,終年55歲。

程敏政一生著作頗豐,為徽州編有《新安文獻志》,纂有明弘治本《休寧志》38卷,為休寧現存最早的一部縣志。

我站在縣城中心的陪郭頭,早已沒有父子尚書坊的蹤影,四周高樓大廈,林立的商家店鋪,人來車往,熙熙攘攘。這里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起訖點,三條大街都開了公路能跑汽車,只有西街仍是石板道,尚有徽風古韻。

我在陪郭頭、西街,訪三輪車主和開店的老者,遍問程敏政和父子尚書坊,都搖頭不知。

休寧號稱狀元縣,對狀元人們如數家珍,而程信、程敏政父子尚書,已漸被人們遺忘。《明史·列傳》上徽州有六人,程敏政是其中之一。應當說,論做官、論功績,程氏父子一個武將一個文官都是尚書,在徽州也是屈指可數的,蓋過狀元。從旅游角度出發,也是值得開發的,而且很有開發價值。

 

 

徽州自古民風淳樸,崇文重教,史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家訓“五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可見讀書蔚然成風,教育已相當普及。徽州教育祟尚“經世致用”人才的培養,致力于科舉與仕宦,封建科舉制度使其出盡了風頭,徽商的發育發達也進一步推動了徽州教育的發展。

從屯溪至休寧縣城,中間必經萬安,這是一個千年古鎮,古有“小小休寧縣,大大萬安鎮”之說。古鎮有兩大名聞天下之寶,一是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吳魯衡羅盤,一是徽州第一所公立中學休寧中學,20世紀徽州新式教育的策源地。

休寧中學座落在萬安古鎮公路之北,亥山腳下。要論說休寧中學在徽州的影響力,乃至于只要人們一提到萬安,便會想起“休中”。或者人們在議論某人貌不驚人而說話辦事懂理數時總會說,“你別小看他,人家可是在萬安讀過書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徽州,能在休中讀過書的人,足以讓人們刮目相看。

鼎鼎大名休寧中學的前身,乃安徽省立第五師范學校〔后改省立二師〕,創辦人即第一任校長,就是績溪人胡晉接先生。

胡晉接〔1870—1934〕,秀才,郡廩貢生。光緒二十九年〔1903〕,應仁里村巨商聘請,首創新學,開辦私立思誠兩等小學校,主持校務八年,成績卓著,開徽屬近代教育之先河。辛亥革命后,被推為安徽省臨時代議員,后任省督學,負責視察徽州教育。民國二年〔1913〕元月,任省立第五師范學校校長,校址始設歙縣紫陽書院,翌年二月,更名為省立第二師范學校,經三遷校址,最后定址休寧萬安鎮新棠村。

胡晉接主持校長15年,適逢袁世凱稱帝、軍閥混戰、國民革命,戰亂頻發,國貧民窮,辦學之艱辛,條件之艱難,聞所未聞,現代人乃無法想像,可想而知,在這種艱苦環境下,胡校長堅持辦學,毅力之堅韌,信心之堅定,精神之可嘉,也令今人仰慕。

說起胡晉接創辦省立第五師范,一波三折,個中酸苦,無法描述。還有經費之緊張,校舍之簡陋,老師、學生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操勞。同時,一邊忙教育,一邊還要忙于籌措校款,購買圖書器材,建設學校,真是一頭老黃牛,勤奮耕耘,鞠躬盡瘁。

據顏振吾文章《胡晉接與徽州教育》介紹,1913年4月10日,胡晉接宣告第五師范學校成立,并發出通知于9月27日開學。新任安徽督軍在開學的前一天,突下“訓令”:“查該校用款較鉅,一時力有未逮,應暫停辦半年,以紓財力。”此時各地師生都已長途跋涉到校,正待開學上課。胡校長經與全體師生商議,制定幾項維持辦法,具文報省署批準。“1.教職員薪金,暫以五成致送;2.學生暫行自墊三個月膳食費十元,權以本學期繳納之操服費作抵;3.經常費暫借學生保證金應用。”省督軍仍不批準,又來一道“訓令”。胡校長無奈,只得再寫專呈想方設法力爭,進一步提出維持辦法,同時還找了當時的內務司長、教育科長等人,“居間疏通”,當年的11月19日接到省督軍的第三道“訓令”,同意辦學。幾經周折,老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取得了繼續開辦權。

極端困難的辦學環境,沒有壓倒胡晉接。學校創辦伊始,幾乎是白手起家,尤其是沒有適合的校舍校址,由此造成了學校兩年三搬遷的艱難局面。遷至休寧萬安之后,在全校師生的發憤努力下,多種經營蓬勃興起,校園內變得像一個職業社會。先后開設了販賣部〔販賣圖書、儀器、文具、表薄及日用品等〕、豆腐坊、旅社部、印刷廠、陶務部、攝影部、校園部、養豬、種菜、種糧油作物、栽漆樹、造林等,還有一個建筑工程隊,專司本校校舍的維修及新建,并對外承包業務,為學校創收集資。胡校長辦學一貫堅持教務與事務并重,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生產技能和辦事能力的訓練,除少數專業性強須連續工作的行業雇用少量工人外,其余大都安排學生利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參加勞動和管理。由于持久不懈地勤儉辦校,學校從無到有,由小變大,蒸蒸日上。到了1924年,校舍由70余間發展到500余間;建設了1座大圖書館,藏書2700余部15000余冊;建設了1座科學館,有儀器570余件,化學藥品360余種,生物理化等科均可分組進行試驗;購置模型100余種以及大量的標本。開辟了大操場。校園周圍構筑了寬廣的圍墻。還在校后亥山營造了大片森林,等等。尤其令人稱羨的,教職員工薪金可保無虞,年年都能逐月足額發放,師生們稱贊:全國罕有,堪稱一大奇跡。

1990年版《休寧縣志·人物卷》高度評價胡晉接:“晉接從教35年,主張教育與生活、學習、運用相結合,提倡實用主義教育,積極倡導改進普通教育,推行職業教育,用教育手段,開民智,育新民,以圖救國救民。他主持省立二師校政15年,管理嚴,校風正,教學質量高,歷年來培養造就不少人才。該校被譽為徽州學府,名揚全省。”

胡晉接先生是一位生前死后有口皆碑的人,胡適稱贊他是“徽州學界不可多得的人才”。1914年4月,我國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視察“省立二師”,在日記中極力稱贊“余觀是校,不覺為之神往……”,并刊于全國教育學報上,一時“省立二師”名揚全省、全國。

績溪縣人曾就讀“省立二師”而后成名人有:著名水電專家、華中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良駿先生,一代名師、著名教育家胡稼民先生等。

 

 

我行走在績溪與休寧之間,眺望歷史的天空……我常常思想,許多歷史遺跡早已湮沒,許多歷史人物已被人們遺忘,惟有山清水秀的徽州大地,哺育了群星璀璨的“狀元”,哺育了一代代胸襟宏闊的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朝廷棟粱,他們是民族的脊梁,小城的靈魂。

人,只是歷史的匆匆過客,總要給歷史創造點什么,給子孫留下永遠也摧殘不了的精神!

歷史開啟未來。

 

 

版權所有 清涼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電話: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舉報不良信息電話:17756398069
郵箱:zgwjxsc@163.com 地址:績溪縣城適之街老鳳祥銀樓二樓 皖ICP備15023562號 皖公網安備 34182402000138號